编者按:第十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The 10th Chinese Gastric Cancer Congress,CGCC)暨第三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The 3rd Sunlight Great Wall Cancer Academic Conference)于2015年6月25~28日在北京召开。《肿瘤瞭望》记者特别走访了CGCC大会名誉主席孙燕院士、大会共同主席沈琳教授以及CGCC大会秘书长武爱文教授,内容如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浅析胃癌诊治中的争议话题
大会共同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
单细胞测序在胃癌CTC中的应用前景
胃癌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肿瘤,我们初步研究发现,外周CTC表型差异很大,其染色体倍体是不同的,而多倍体预后与疗效较差。胃癌组织学的异质性在CTC中也能够体现出来。CTC 与肿瘤的复发、转移、耐药都密切相关。在对这样一个特殊患者群行CTC 研究时,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个细胞的异质性,有必要了解单个CTC的细胞生物学特征、分子表型、遗传学特点等,这种了解对患者选择、治疗反应监察以及预后判断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从需求来讲,CTC单细胞测序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是很大的。
如何看待CTC异质性对单细胞测序结果的影响
鉴于CTC 的异质性,其单细胞测序结果受到影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也恰恰有可能通过CTC 来了解肿瘤组织的异质特征。虽然所有的异质性细胞不一定都能在CTC 中反映,因为我们发现,胃癌患者CTC细胞数目比较少,因此不一定能够在单细胞测序中反映全貌。但是一旦能够检测到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很可能会部分反映出肿瘤特征并动态监察患者治疗反应及复发情况。
靶向药物对胃癌治疗的意义
目前社会上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靶向药物似乎对晚期群体带来的中位生存期延长不明显,仅有数月。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中位生存期仅是一个客观评估指标。中位生存期的绝对值延长与患者的实际临床获益是不能完全对等的。在临床实践中,部分特殊患者群体从
靶向治疗中获益时其生存期延长不是短短3、4 个月,而是可能长期生存,有些患者可以生存延长几年,甚至能够治愈。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靶向治疗研究仍然在发展的路上,每一项进步带来的改变可能是长久和历史性的。任何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治疗都是首先在晚期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虽然晚期患者采用靶向治疗带来的获益可能不及我们的预期,但将来这种手段会进一步向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推广,或与手术或其他方法相结合,那时,其为患者带来的获益可能更大,可能是治愈的改变。
过去几十年间,晚期胃癌治疗领域的进步很小,从自然生存期6 个月升高到现在的1 年以上,就已经走过五六十年的历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一种靶向药物能够将患者生存期延长4~5 个月甚至更长,其进步与之前相比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临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