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上海市抗癌协会、上海市防癌抗癌事业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肿瘤青年学者高峰论坛(COYES)于2022年12月3日在线召开。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本届大会执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虞先濬教授,请他就会议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肿瘤瞭望:第二届中国肿瘤青年学者高峰论坛于2022年12月3日在线召开,请您就论坛的主要内容及其召开的目的、意义进行介绍。
虞先濬教授:中国肿瘤青年学者高峰论坛以搭建青年人才沟通交流平台为目的,围绕“精准肿瘤诊疗”主题,邀请肿瘤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等领域独具创新理念的青年才俊,分享前瞻研究,交流前沿发现。我们坚信,青年人才是肿瘤事业薪火相传的最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必须要去培养的一股力量。因此,我们搭建了这一平台,请他们“登台唱戏”,让他们上台亮相、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这有助于促进肿瘤诊治研究的进步。基于这一初衷,我们举办了中国肿瘤青年学者高峰论坛。
第一届中国肿瘤青年学者高峰论坛于2021年11月在上海召开,取得了预期的会议成果。第二届中国肿瘤青年学者高峰论坛在第一届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化和拓展,设置了一个主会场与四个分会场,主旨报告由肿瘤学领域知名院士及专家授课,分会场分别围绕肿瘤临床与实践、肿瘤基础与转化、肿瘤精准诊断与药物治疗、医院管理四个主题展开,以期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全方位、多维度展示自己。
中国肿瘤青年高峰论坛是年度会议,至今已举办了两届。虽然两届都是在疫情期间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但还是有很多青年才俊积极参与参加其中。同时,中国肿瘤青年高峰论坛的会议质量也得到了稳步提升,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总之,自古英雄少年,希望年轻医生能够在肿瘤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转化研究等管理上做好传承、勇攀高峰、代代向前。
肿瘤瞭望:作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请您根据自身经验分享一下,青年医生应如何平衡临床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并不断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
虞先濬教授:个人认为,临床和科研是密不可分的。临床为本,科研为魂,离开了临床的科研就变成了无源之水,而离开了科研的临床,就变成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仅仅停留在经验主义,我们就只能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就失去了进一步推动肿瘤事业前进的原动力。
临床医学归根到底是科学,手术台也是实验台。我一直强调,要用心去看病,眼中要有事,心中要有思,细细体会每个病人间的不同,找到临床的问题所在,然后深入的进行学习和思考,也可以到实验室去寻找现象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真正答案,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使个人的认知水平得到使螺旋式的提高,从宏观到微观形成一个闭环。因为专业所以规范;因为规范,所以领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能够解决更多患者的问题。
结合我的自身经验,最后总结一句话:平衡的深层次背后是要有情怀,立志做好一件事要能坚持,要不怕辛苦,要多思考问题、多看书、多看文献、多动手、更深入的去做研究,你一定会成功。
肿瘤瞭望:本届论坛以“精准肿瘤诊疗”为主题,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近年来胰腺癌领域在精准治疗方面出现了哪些重要进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了哪些相关工作?
虞先濬教授:在胰腺癌精准治疗这条路上,我们刚刚看见了一点点曙光,谈不上巨大的进展。但我坚信,未来十年,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研究中心必须要稳步开展走向拥抱精准、走向卓越的相关的工作。
胰腺癌原本是一个纯粹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学科,虽然胰腺外科医生技术高超、技艺精湛且拥有一颗勇敢的心,但紧靠外科治疗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随着肿瘤学的进步和发展,胰腺癌在治疗上也进行了改进。在肿瘤学“精准治疗”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找到了能够预测患者预后的分子靶点和肿瘤标记物,将患者进行了人群划分,不再盲目的进行“一刀切”,而是将手术作为个体化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形成了综合性的治疗策略。
分子分型是肿瘤患者精准治疗的精髓,不同亚型的患者有不同的愈后,因此也会有不同的治疗手段。目前胰腺癌治疗领域相关的工作可谓曙光微现,如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可以使部分铂类化疗进展后的患者PFS得到明显延长,靶向治疗药物对KRAS野生型胰腺癌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些进展都能使胰腺癌患者的治疗备受鼓舞,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治疗武器和信心。目前,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积跬步而至千里,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可以战胜它。
目前,我们中心正在开展一项全生命周期的样本库和相关队列人群的对照研究,我们将这些患者进行筛选,使每个病人都进入到一个大的研究平台,结合患者肿瘤分期进行靶向治疗相关对照研究。在胰腺癌治疗领域,拥抱精准、走向卓越这条路很艰巨,目前我们仅仅看到了曙光,摸索到了方法,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形成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虞先濬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工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CSPAC中国胰腺癌多学科协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Fellow(FACS)
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中德国际重点合作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2项。以通讯作者在J Clin Oncol、GUT、Ann Surg、Cell Res、Autophagy、Clin Cancer Res、Cancer Re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50余篇,总IF>900分,单篇论著最高IF:44.5